寺院文化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» 寺院文化
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,相传在公元前五至六世纪(藏传佛教的记载中更早)便已产生。佛教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,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,以“四谛”、“八正道”、“十二因缘”等为基本教理,主张依经、律、论三藏,修持戒、定、慧三学,以断除烦恼成就佛果为最终目的。
佛教在印度流传发展了数百年后,逐渐走向亚洲其它国家。一般将传于今斯里兰卡、缅甸、泰国、柬埔寨、老挝和中国傣族地区的巴利语经典系,称南传佛教(属小乘);流传于中国、朝鲜、日本、越南和汉语经典系通称北传佛教(属大乘)。印度本土佛教在公元九世纪时渐趋衰微,十三世纪初归于消灭,十九世纪后始渐复兴。而藏传佛教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涵盖了佛教各乘-小乘、显教大乘、密教大乘的完整修法,它以印度佛教研究的高峰为起点,经过上千年的发展,已达到更高深精细的程度。
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,佛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。从某种程度上,它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面貌,同时,也使它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。
现在,佛教正在走向西方世界,为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,这说明它有适应社会人心的一面,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然需要。你可以信仰,你也可以不信,但都应该宽容和理解,只有这样,人类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美好的社会。



